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智慧校园| 校长信箱

学校新闻

学校新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校新闻 >> 正文

《高教参考》刊发党委书记刘彩琴署名文章

发布日期:2021-11-04     编辑:张沛沛     

《高教参考》(2021年第3期)刊发我校党委书记刘彩琴署名文章《聚焦职业教育适应性 开启职业本科建设新征程》。

全文如下:

聚焦职业教育适应性 开启职业本科建设新征程

海洋之神8590vip是由原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和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合并转设而来,2021年获教育部批准成立。学校前身原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是我国最早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之一,1991年率先承担全国高职教育试点任务,先后入选首批国家示范校、优质校、双高校建设序列,探索形成了享誉全国的职业教育“邢台模式”。

2021年,海洋之神8590vip再次承担起职业本科教育试点任务,致力于闯出一条职业本科教育特色发展之路,学校聚焦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扎实推进职教本科建设,全面开启职业本科建设新征程。

一、加强党的建设,树牢初心使命

1.党史学习教育注重实效。制定《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安排意见》,成立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做到把党史学习教育同学院党建“136”领航计划同部署同推进。“周一夜学”学党史,“红星团队”讲党史,“周末电影”看党史,“思政学堂”体验党史,确保学习教育起好步,开好局。依托剪纸大师工作室,组织师生以“一大红船”“南昌起义”等多个主题,筹划设计了一套建党百年剪纸作品,党史学习教育推广效果良好。推进党员干部“五包五进”和第二课堂德育化改革,办好“党旗下党史公开课”和“国旗下的思政公开课”等主题活动,将党史教育与学生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切实把党史教育纳入到育人的各个环节,让青年学生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思政课改革创新贡献全省。党委书记担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组织开展思政课课程改革,探索出基于新媒体新技术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四种课堂”协同育人模式,为学生带来满满获得感。《基础课》《概论课》两门课程获评省级职业院校在线精品课程,入选河北省首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牵头成立河北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联盟,建成了全省首家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思政学堂”,探索形成了“校校联通、管理联动、教师联结、课程联建、责任联系”的思政课公办民办结对帮扶“五联”新模式,使全省优质思政课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共建共享。

二、推进创新发展,助力人人出彩

1.“分流分类”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根据学生基础差异和企业多元化需求,确定技术创新型、技术应用型和高素质技能型三类人才培养定位,提供不同的发展培养路径,促进人人成才。进行课堂革命,运用四元教学设计方法,创新“任务链小步快进”教学模式,打造有效果、有效率、有吸引力的“3E”课堂。课改成果固化为“四元教学设计”培训项目,连续三年入选河北省职业院校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该成果获得2018年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加大以赛促教力度,师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大赛、互联网+大赛中斩获200余项奖项,获奖总数连续5年位居全省同类院校首位,全国前列。

2.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不断深化。搭建高水平产教融合平台。学校与德国西门子、瑞士ABB等高端品牌企业合作,共建13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牵头成立4个职教集团与职教联盟,携手行业领先企业共建5个产业学院和1个现代学徒制学院,打造校企协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创新校企高端订制育人模式,我校汽车专业与十大汽车品牌合作,成为捷豹路虎、特斯拉等国际车企京津冀唯一合作院校。校企双方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将企业严苛的认证标准融入专业教学标准,联合实施课程开发、企业认证和学习评价,实现了产教高质深度融合。

3.军民融合办学特色逐渐彰显。学校服务军地的办学宗旨始终没变,着力发掘学校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坚持军风育人,将军队文化、企业文化和守敬文化融入邢职血脉,形成了“党建引领、军风塑行、文化铸魂”的育人特色。服务军民融合国家战略,建立军政校企对接机制,牵头成立军民融合产学研协同发展联盟,获批河北省军民融合产学研用示范基地,建设邢台市首家退役军人培训基地,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学校凝练出的高职院校“军地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成果,获得2021年河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三、服务区域发展,助力产业升级

1.产学研共生态格局初步建成。近年来,学校积极对接河北省、邢台市支柱产业,以科技研发和技术培训为主,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成13个省级科研创新平台,8个市级平台,引企入校建设14个研发机构,组建新能源汽车等14个科研创新团队,实施“设站进区”社会服务模式,建设了10个县域科技服务工作站,教师驻站服务,实现了对邢台区域内国家、省、市三级经济开发区(园区)100%、80%、70%的技术服务覆盖,有效解决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学校科研团队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上亿元,已成为区域技术创新的主干力量。

2.科技扶贫攻坚成效凸显。学校与威县人民政府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科技服务与技术培训等工作,助力企业技术升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校企共建“河北省汽车内饰技术创新中心”,年均派驻省级科技特派员等技术人员1000人次,开展脱贫就业技能培训4000人次,技术帮扶50余家企业,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到威县就业创业,对接产品需求助力消费扶贫,签订《农校对接精准扶贫协议》,进一步巩固了扶贫攻坚成果。

四、适应时代需求,建设职业本科

1.适应职业教育层次需求:创建支撑发展、引领改革的职业技术大学

学校将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不动摇,坚持立德树人,牢牢把握“培养适应数字化与智能化时代发展,解决较复杂技术问题、进行较复杂操作的徳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这一人才定位,立足邢台、服务河北、辐射京津,面向军地高端装备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构建“以工为主,工、经、管、艺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将学校建设成为人才培养质量高、服务区域发展能力强、引领职教改革突出的职业技术大学。

2.适应经济发展技能需求:确定“三坚持四提升”职业本科建设思路

职业本科人才定位的核心特征可以概括为“两个复杂、两个中高端”。因此职业本科不是职业专科的加长版,也不是普通本科的应用版。在把握人才定位的基础上,学校确定了“三坚持四提升”的建设思路:“三坚持”是坚持产教融合的办学主线、坚持军民融合的办学特色、坚持服务地方的办学方向;“四提升”是人才培养向创新型提升、师资向“专家型双师”转型提升、科技服务向引领型转变提升、办学条件向一流职业本科学校提升,不断提高技能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切实做到眼睛跟着市场转、脚步跟着社会走,成就更多“技能改变人生”的精彩故事。

3.适应提质赋能质量需求:明晰“三个融合”职业本科建设路径

一是深化产教融合。紧盯产业链条、紧盯企业需求、紧盯社会急需、紧盯市场信号、紧盯政策框架、紧盯技术前沿,动态调整专业布局;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携手区域龙头企业共建一批产业学院,传承、弘扬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着力探索本科层次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构建校企协同育人体系,为党和国家培养能够适应5G、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新产业发展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二是推进军民融合。与军工集团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新増一批军民融合特色专业,打造军民两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依托军民融合产学研用示范基地,聚焦军民两用技术开展军民融合项目研究,打造军地技术服务创新高地;依托军地产教联盟,建立“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基地”,开展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培训,构建服务军地终身学习网络。

三是提升科教融合。对接科研院所和高水平大学,联结科技创新型企业,建设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基地,聚焦产业核心技术开展应用研究,重视产业关键技术的成果转化。深化三教改革,把科研项目融入教学项目,把科研活动融入教学活动,实现教学与科研共生共长。